我要参展
我要参观

教育部:学前教育将制订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记者胡浩)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日表示,2020年基础教育要在扩容和深化上下功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前教育要制订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中小学要推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01

为什么做

“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

 

幼儿个体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格塞尔“双生子爬台阶”的实验告诉我们,任何过早教育、过度教育都是属于“揠苗助长”的摧残行为。在幼儿尚未成熟之前有一个准备状态,这个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生理机制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我们要尊重幼儿成熟的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幼儿已有的发展与成熟水平,强迫幼儿学习超越他们成熟水平的知识与技能。

处于准备阶段的幼儿,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若是学前教育脱离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以及兴趣,一味地以成人认为的 “好处”作为幼儿教育的出发点,强迫幼儿学习枯燥无味的识字与算术,容易导致幼儿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变为被迫地完成成人给予他的任务而已。如果此时成人再对幼儿所作内容表示不满意或者责备,就会使幼儿产生内疚或者反叛——对于幼儿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阻碍作用。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仅是环境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变化,孩子将会在幼儿园奠定其受用一生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很关键  很关键  很关键!

因为幼儿的片面发展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视知觉发展不力——不明:

书写糟糕、阅读不良、丢三落四、不修边幅、马马虎虎、一听就会、一考就错;

听知觉发展不力——不聪:

不会听讲、记忆缓慢、运算出错、思维发散不好、不善言表、大智若愚;

运动协调发展不力——不灵:

书写障碍、共济失调、毛手毛脚或笨手笨脚、经常闯祸、碰杯打碗、体育不好;

情绪情感发展不力——不通:

触觉过敏、芒刺在背、六神不安、脾气糟糕、性情古怪、或矛盾儿或边缘儿,干部和三好生没人选他;

所以,孩子的入学准备不是靠抢跑,而是练好基本功!非专业人员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认字、算术、外语、拼音——这些上学后老师还要再教,提前学习无异于浪费生命的宝贵时光,是对孩子童年生活的亵渎!

 

 

02

“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是什么?

 

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应在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目标和小学的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寻找两者的接轨之处。秉持尊重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也致力于服从小学课程及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最终目的,解构小学各个学科所涉及到的儿童各种认知能力和领域。专注于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而不是将小学教学内容的下移。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Childre’s Maturity for Schoolig

对个体入学身心准备状态的一种描述,是指个体进入小学时的身心发展应达到的要求,更多地指向儿童自身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准备,而不是单纯地指向学业准备。是指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生长发展达到的水平,由于个体接受的环境刺激差异,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主要体现在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差异数据因地域、文化、教育场所接受的刺激、监护人教育程度及方式等等影响存在区别),这些差异会影响儿童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效果,主要会体现在学业成绩的差异现象向上,差异爆发的年龄一般9岁之后(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年级现象),所以针对不同儿童的情况在适合的年龄阶段进行科学系统的刺激干预是成人需要关注的事情。

 

03

“幼小科学衔接行动计划”怎么做?

https://v.qq.com/x/page/g0856yjj2bl.html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培养价值旨在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把对智力发展有意义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前庭平衡觉等感官通道打通,着力于幼儿视知觉、听知觉、运动协调、知觉转换最基本感知能力训练,再关注其认知能力如语言沟通、数学准备,最终实现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升。

培养幼儿入学必备的八大关键能力,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学力不济”等学业不良,迟缓、多动、违拗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上学后当大量文化知识信息来袭时,能通过这些通道把相关学习信息迅速摄入,使孩子达到作为小学新生应达到的成熟水平。